端午至,彩绳飘。龙舟起,粽子香。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端午节随着粽叶的清香悄然来至。端午起源于中国,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中国古代伟⼤诗⼈、世界四⼤⽂化名⼈之⼀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初五,楚国⼤夫、爱国诗⼈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如⼑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投⼊汨罗江,以⾝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竞渡前去打捞,沿⽔招魂,并将粽⼦投⼊江中,以免鱼虾蚕⾷他的⾝体。这⼀习俗绵延⾄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
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手捧粽子,缅怀离骚,龙舟竞渡,勇往直前,祝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