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信息与机电工程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返家乡的社会实践故事。


姓名:刘红靓 潘阅 魏畅 安伟强 范靖宇 黎童
实践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五国防文化园
实践感悟:踏入三五国防文化园,仿佛踏入了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热血精神的殿堂。园内陈列的各式武器装备,从威风凛凛的坦克到庄严肃穆的火炮,静静伫立,却似乎在无声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
沿着园区小径漫步,眼前的一切都震撼着我的心灵。那些陈旧斑驳的武器,虽历经风雨洗礼,却依旧散发着威严的气息。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位无声的讲述者,讲述着中国国防从艰难起步到逐步强大的艰辛历程。我驻足凝视,想象着它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场景,对先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走出国防文化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国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和平永远延续下去。


姓名:王鑫
实践地点:新疆哈密市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
实践感悟:踏入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悲壮色彩的革命岁月。
园中的每一尊雕塑、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实物,都承载着西路军将士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上面记录着他们坚定的眼神、无畏的神情,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河西走廊的冰天雪地与戈壁荒漠中,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牺牲的身影。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西路军的历史,是一部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更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姓名:朱红妍
实践地点:黑龙江省虎林市伟光乡幸福
实践感悟:暖心行动,情满空巢,我和几位志愿者伙伴一同前往社区的空巢老人家,开启了一场温暖的打扫之旅。通过这次帮助空巢老人打扫卫生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带来的快乐。这些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中会面临诸多不便。我们小小的举动,却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大大的改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继续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刘滢菲
实践地点: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大厂镇政府
实践感悟:新年的钟声敲响,我满怀期待地加入了“返家乡”活动之中。在外求学的日子里,家乡的模样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如今终于能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满是激动与喜悦。在政府的号召下,我有幸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返乡大学生一起,我们走进社区,为空巢老人送去生活物资,陪他们聊天解闷,帮他们打扫房间。返家乡的这段日子,我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更通过参与政府组织的活动,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各项建设中,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家乡的繁荣添砖加瓦,与家乡一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新征程。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春,这些“返家乡”大学生已然成为家乡发展征程中熠熠生辉的星辰。同学们的付出与奉献,是新春最暖的光,照亮了家乡前行的道路。他们的故事,如同激昂的乐章,奏响了助力家乡发展的最强音。随着新岁的不断推进,相信他们会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继续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让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与家乡携手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续写更加动人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