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的余脉
绵延着抗联精神的荣光
三江平原上
北大荒的故事在接力传唱
铁人的脊梁在岁月中傲立
大庆的旗帜在时代里飘扬
这里曾是艰苦卓绝的北大荒
这里是无比光荣的祖国北疆

东北抗联小镇

共青农场水稻科技园区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大庆油田采油区
“三下乡”,来龙江!
来寻访“共和国长子”的担与当
来见证新时代龙江奋进的拼和闯
“三下乡”,来龙江!
来尝尝中国饭碗里的龙江粮
“三下乡”,来龙江!
来看“向北开放新高地”
升腾起振兴的朝阳
“三下乡”,来龙江!
用镜头记录下祖国东极的
第一缕阳光
“三下乡”,来龙江!
这里黑土鎏金、沃野无垠
这里有卫国戍边的铁血忠魂
这里有兴边富民的时代强音
这里最北最冷最忠诚
最偏最远最放心!
心动了吗,我的宝儿~
快和团团一起“三下乡”
一起来!龙!江!
01 活动主题
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
02 组织单位
团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学联
03 活动形式
立足黑龙江区位优势和红色历史资源,打造富有龙江地域特色、突出龙江文化内核、助力龙江发展振兴、适宜青年研学实践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活动设置2大实践系列、7类实践活动,邀约全国高校实践团队走进龙江、读懂龙江、扎根龙江,在龙江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04 活动时间和对象
活动时间
2024年7月——8月
活动对象
全国高校学生实践团队遴选100支示范性团队
05 活动内容
立足黑龙江区位优势和红色历史资源,树立“边境省”的整体观念,将黑龙江省内8个边境市、18个边境县(区)纳入专项核心开展地,哈尔滨市作为专项重点开展地,省内其他4个非边境市、省内非边境县(区)作为专项特色开展地打造富有龙江地域特色、突出龙江文化内核、助力龙江发展振兴、适宜青年研学实践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
1. “助力龙疆发展”实践系列
(1)“摇篮1953”工业发展成就调研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三大动力”、大庆油田、中国一重等老工业基地,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防科研院校,走进各地产业集群,寻访黑龙江从“共和国工业摇篮”到“挺起民族工业脊梁”的发家历史,领悟新时代龙江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变革。

哈电集团
(2)“北纬47°计划”农业发展成就观察活动。沿着北纬47°农业经济黄金带的7个市及其相关县(区)开展农业发展成就观察活动。引导学生立体化了解黑龙江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品类齐全的农业结构,领略黑龙江“四个农业”发展成就。

北大荒喜开“金秋第一镰”
(3)“向北开放新高地”政策宣讲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口岸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开展发展成就观察和政策宣讲活动,领悟龙江向北开放的蓬勃活力,宣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前沿政策。

口岸城市——绥芬河
(4)“大美边境风景好”文旅推介活动。充分发掘历史、人文、自然、产业、生态、民俗等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制作一批新媒体传播作品,通过抖音等融媒体平台,用实践镜头集中宣传推介边疆文旅。

抚远三江湿地
2. “投身卫国戍边”实践系列
(1)“我为祖国守边防”感悟活动。组织学生重走戍边路、守护国界碑、看望戍边卫士、驻边干部、抵边村民,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感悟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践伟力。

东北边防
(2)“青春献策边境行”调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可行、有用的调研报告,做好优秀调研报告征集遴选,切实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

东极广场
(3)“强边共筑民族魂”宣讲活动。深入了解黑龙江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深入了解边境地区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深入了解强边固防、兴边富民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讲好新时代边疆民族团结、经济建设等边境故事。

十八站民族风情园
06 活动安排
1. 团队申报(6月上旬—6月下旬)。各高校团委审核后,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选择“服务平台”—“社会实践”栏目,进入小程序注册并登录。在首页点击【专项活动团队】进入专项活动项目列表,点击“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专项活动,进入详情页查看,在页末点击【报名】,于6月25日之前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申报表(附件2)及汇总表(附件3)的Word版及PDF扫描版(需加盖公章)。每所高校申报队伍不超过2支。
2. 团队遴选(7月上旬)。遴选并公布示范性团队名单。
3. 开展实践(7月上旬—8月底)。结合工作实际,举行出征仪式,邀请部分团队参加;各团队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开发制作原创性文创方案、规划方案、推介视频等,鼓励形成观察报告、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
4. 活动总结(8月底—9月中旬)。各团队将社会实践情况总结、原创性作品等实践成果于9月15日前发送至指定邮箱。
5. 宣传激励(9月中旬—10月)。按比例评选表彰优秀团队、优秀项目、优秀个人;根据工作实际,适时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分享会,对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创新做法、实践成果等进行宣传。
07 有关要求
1. 注重实践质量。突出实践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规划设计,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开展引领型实践活动;鼓励支持相关专业、学科的师生组建实践团队,开展教学型和服务型实践活动。
2. 鼓励结对联学。鼓励省内高校与省外高校“结对子”,组建实践联队,开展社会实践,联学联培,促进交流进步。
3. 加强团队管理。自觉遵纪守法,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等各类风险。切实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和保障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签订安全承诺书、派出单位为实践师生购买保险,做好安全应急预案。
4. 注重宣传推广。积极协调新闻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做好活动总结、选树宣传典型、研讨交流等工作,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固化为工作路径。
5. 注重成果转化。努力推进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鼓励学生形成调研作品并申报课题、见报见刊,鼓励各实践团队积极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红色专项活动、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等。